香道吧
关注: 146,565 贴子: 772,047

香文化的交流平台

  • 目录:
  • 民俗
  • 4
    卖家说是迈索尔老山檀香
  • 0
    传家臻藏·一步到位|芽庄棋楠沉水单圈12.35克
    晨曦san 8-13
  • 27

    广告
    10:15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81
    新入门的香友,往往从网络上获取沉香的基础知识、成因、产地、真假区分、香味区别等等,但真正入手时会感觉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好纠结。在此,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一些入手沉香的经验心得❤️ 一、从样本入门接触 沉香,归根结底是香材和香料,最重要的不是克重、外观、产地、大小,而是香味,撇去虚头巴脑的营销文案,你要知道真正的沉香是什么味道,啥叫乳香、啥叫蜜香、花果香,啥叫凉意?是淡雅还是浓郁?纯文字的表述苍白也失真
    丰丰625 8-13
  • 0
    满心欢喜买的 “古法香珠”,到手一闻差点没晕过去 —— 刺鼻的工业香精味直冲脑门,摸起来像光滑的塑料球,说好的 “千年古法”“天然香料” 全是骗人的! 后来才知道,现在市面上的合香珠分传统工艺和现代量产两种。传统工艺的香珠,制香师要精心挑选沉香、檀香这些天然香料,光是研磨、蒸煮、发酵这些炮制工序,就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手工搓成的珠子每一颗都带着匠人的温度,香气醇厚又有层次,闻着就像置身清幽古寺。 而现代
  • 31
    图上是一块达拉干正区的老料车志珠后放大对比达拉干沉香的结油特征是片状结构,从而更加能直观对照 🍀图一中从上到下,都为同料,鉴于因为取珠位置的油线分布不同,车珠后纹理和克重也不同 🍀前三条为12mm单圈,克重分别为10克+,14克+,17克+,对应6分沉、7分沉和九分沉最后一条为8mm108,42克,沉水级沉香的本质是香材,所以核心价值观是香味,而不是黑,追求黑,不如买小叶紫檀,紫光檀…或者上了美容液或高科技的沉香……结构清晰,油
    丰丰625 8-13
  • 32
    才入坑不久,实在没空自己做香,就买了线香试水,买了普云的和郑师傅的,求大佬们告诉我他们家的是不是天然香,毕竟听别人说如果不是天然香的话闻了会对身体有害,顺便请大佬们指教下看看有没有靠谱的店子可以试,只要是天然的就行,我慢慢试总能试出合适的,拜谢各位大神了
    wowyorick 8-12
  • 7
    没有灵巧的机器,只有坚韧的双手。残疾人朋友用耐心与专注,将香料化作圆润香珠。每一颗都是对生活的热爱,每一缕香气都是无声的倾诉。这些承载着汗水与希望的合香珠,不仅是自然香气的载体,更是生命力量的见证。愿这份独特的香,为你带来温暖与感动
  • 8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无数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十年寒窗苦读,只为能在考场上一展才华,博得功名。然而,长时间的苦读极易让人疲惫不堪、昏昏欲睡,思维也变得迟钝。在这样的背景下,“状元醒脑香” 应运而生,它宛如一盏明灯,为莘莘学子们驱散困倦,带来希望 。 传说,在某朝,有一位家境贫寒却极为刻苦的书生。他为了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每日天未亮便起床诵读经典,直至深夜万籁俱寂,烛火摇曳,仍在奋笔疾书。但随着备考
  • 91

    广告
    10:09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
    1️⃣行情速递:2025年价格火箭式攀升丰叔多年沉香行业一线记录,今年是野生沉香材料价格涨幅堪称魔幻,不似往年缓坡上行,而是地板油45度陡坡直冲云霄。 ☘️今年春节之后,材料价格涨幅15%以上,截至上半年,达拉干、文莱正区的材料,价格已翻一倍多,7分沉材料目前在30万元/kg左右,8-9分沉材料50万元 /kg左右。 ☘️成本测算实例:一条06 108多圈,基本需要80g左右的材料,08基本在150-200g,10单圈基本60g以上,如果严重跑料的,那就更多了。通
    丰丰625 8-10
  • 22
    沉香专家鉴定5步法,丰叔自掏干货,就地分享愿香友自己有学习力、判断力、不要因冲动盲信错信吃药,也避免被无良商家通过鉴定“一惊二问三送四卖”的下三流江湖手段套路⚠️ 话不多说,直接干货: 1️⃣ 观色:沉香无论色深色浅,结油高低,结油基本不均,会有深浅花白。市场上满油全品相的极少,即便满油全品相的极品沉香,其实也存在结油分布不完全均匀的情况,完全均匀分布的,除了几十万的野生棋楠,就是注油泡油假货无疑。 2️
  • 4
    最近迷上了熏香,这一月天天在某宝上看直播买各种香,囤了一年多的量了,请问:宫老板,木之森,大美香铺,柒曲木香,卖的都是天然香吗?
    来吧_ 8-9
  • 9
    群主或者吧友,有么有建设一个交流机构啊。有么,把大家汇集一起啊。
  • 22
    沉香本质是香材、香料,它不是或者不主要是看颜值的,核心考量是味道,主要在于香,沉不沉在其次,反之,沉而不香或者沉“臭”那是没人问津了。 沉香在线选择,最大的遗憾是隔着屏幕味道描述不够直接,如果选择7天无理由退换的那类,恐怕自己买到的也是二手、三手被退换的,贴身佩戴品闻真的膈应。 在此丰叔将味道具体描述分为14类,做了一些味道具象的类比,希望能给到香友一些更具像更细致的表述 🍊果香:李子、杏仁、西瓜、橙子
    丰丰625 8-9
  • 122
    窗前省读 原方 菖蒲根、当归、梓脑、杏仁、桃仁各五钱,芸香二钱,沉香若干,将以上原料研成粉末,用酒研合,搓制成丸,或者捏成条状,阴干。读书时若产生倦意,焚烧此香,使神情清爽,不思睡眠。 首先我要说的是,有人把它做成香丸,不能说不对。但是书中说 用酒研合,搓制成丸,或者捏成条状,阴干,读书时若产生倦意,焚烧此香,但是实际情况是,如果按照原方比例,做成线香,根本点不然。 这是按照原方比例活的香泥,大眼一筹油脂厚的令人发指、
    远镇 8-8
  • 92

    广告
    10:03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4
    汉建宁宫中香(沈) 原方:黄熟香四斤,白附子二斤,丁香皮五两,藿香叶、零陵香、檀香、白芷各四两,茅香二斤,茴香二斤,甘松半斤,乳香一两(另研),生结香四两,枣半斤(焙干)。右为细末,炼蜜和匀,窨月余,作丸或饼爇之。 解析:此香是一个以中焦脾胃为中心的太极图,白附子,丁香皮,藿香叶,零陵香,茴香,乳香,甘松,枣帮助脾胃运化精微物质,再由白芷把精微物质运送到肺部,再由黄熟和生结香把气血带到肾,而黄熟香因
  • 0
    全部日本带回 保真 只用过一点
  • 44
    关于嗅觉的测试嗅觉对于玩香的人来说至关重要,如何简单测试下是否适合玩香? 我们一般对于嗅觉评价,两点要素,即嗅觉的敏锐度,以及嗅觉记忆 1️⃣ 嗅觉敏锐度测试我们把一款生闻有味且明显的沉香碎料或沉香粉铺满手持熏香炉加热盘中,予以加热2分钟后,从80度开始往上调不同的温度,每调至一个温区后等30秒到1分钟左右,让碎料受热均匀后品闻 ☘️若能清晰区分40-50度温度变化下味道差异,说明嗅觉不错,适合玩香;👍☘️若能清晰区
    丰丰625 8-5
  • 45

    广告
    09:57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3
    1.《香乘》里的古方为什么都没有粘粉,假如确实没有的话又靠什么东西保证香粉不散 2.如果香泥容易粘手,应该在醒泥之前揉搓到不粘手的状态还是之后 3.香泥如何去除裂纹,我看到过说用水轻轻点一下,但是我揉完旧的裂纹又会出来新的,不知道怎么解决。(我个人认为可能是粘粉和香粉的配比不合适,因为我是用的粘粉占30%的配比做的香牌,看到吧里有大佬说粘粉占比应该在8%-15%,但是那位大佬好像是单说的线香,所以我很困惑)
  • 8
    坐等晾干用蜂蜜搓成丸子,另一半只取香粉打篆搓线香用。 挖的时候梨肉留多了,蒸好了没全放里,凿了一半突然想起来有破壁机,直接突突了,打的很完美,挤干水分。 期待别翻车。。。
  • 5
    白衣多年前就喜欢铜器,可惜老炉难得,便买了多个新炉盘养,期待时间能沉淀气韵。十几年实践今日可下定论,新炉无论如何,都难养出老炉皮色。 料:与香一样,料是品质根本,工不过修饰。原因无他,老铜为冶炼,多金属杂糅,现代铜电解,精纯,皮色质感绝难类比。 工:炼铜,浇铸,打磨,裂损比例高,一个品相完好的数月方出一个,岂是现代车床,批量浇铸可比。 型、款:现代人的审美,电脑做图,机雕,看似工整,实则千人一面 难有
    拙山 8-2
  • 14
    宋代是中国古代审美的巅峰,也是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士大夫阶层对沉香的喜爱堪称风雅生活的缩影 1️⃣ 物质文化沉香在宋代被位列"沉檀龙麝"四大名香之首《清明上河图》中可见多处香铺招牌北宋宫廷年消耗沉香达200余斤南宋《诸蕃志》记载进口香料59种,其中琼州沉香"一片万钱"1974年泉州后渚港出土的宋代沉船中,发现有水浸沉香木,印证了海上香料之路的繁盛市舶司年收香料税达百万缗,占财政收入15%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
    丰丰625 8-1
  • 19
    性价比高,产地极品好货,味道浓郁,自然纯净~~~ #中美关税升级谁先扛不住#
  • 37

    广告
    09:51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8
    请问各位大佬,之前在一位老哥家里串门,他给我一盒鹅梨帐中香,那味道特别好闻就是淡淡的清凉味和甜味,我之前没接触过香,很震惊,觉得竟然能从香上闻到清凉和甜的味道,之后自己买了几家的鹅梨帐中香,味道都不是那个味,甚至买了三款鹅梨帐中香有三个味道,我实在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了,不过我还是喜欢那个闻起来凉凉的带甜味的鹅梨帐中香,想问一下各位大佬,从哪里能买到这种香
  • 13
    在合香珠市场鱼龙混杂的当下,精准鉴别真假合香珠,才能避免踩坑,收获纯正香气与养生价值。 一、外观细节见真章 天然合香珠采用手工制作,表面会呈现出自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能发现细微的指纹痕迹和不规则气孔,如同岁月留下的独特印记;而假合香珠多由模具批量生产,珠体表面光滑如镜,反光明显,且大小、形状完全一致,显得十分呆板,缺少手工制品的灵动。此外,天然合香珠颜色柔和,因不同香料配比呈现出米白、浅棕等自然色调
  • 2
    打算买点香(线香,盘香都行),想知道某宝哪家强,富山我看好多人说有香精,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 各位大佬给推荐下。
    岚暄2333 7-31
  • 3
    盘香又称环香,顾名思义是一种螺旋状的熏香。盘香也是各位香道爱好者喜欢的物品之一。盘香的出现大概是在明清之际。在宋朝以前古人用的大多是香粉、香印、香丸之类。后来才发明出了更方便实用的线香和盘香,
    ziqiaizi 7-28
  • 16
    如果想要高品质的合香珠,还真的是手工珠。 我们在手工搓制的时候,人的手可以通过手指和手掌施加不均匀但更集中的压力,将香粉和粘合剂反复挤压,排出材料间的空气,使内部结构更紧密,而机械通常采用固定压力,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材料中的微小气孔,并且机械挤压出来的香珠里面的纤维呈规则排列,全靠粘粉胶粉提供粘合稳定结构。 第二点呢,手工过程中持续的揉捏搓等动作,类似传统和面或制陶的手法,能更好的让材料分子间结合,形
  • 13
    你是否在失眠深渊徘徊,渴望一场酣甜美梦?是否被忙碌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急需一处心灵避风港? 今天分享的安神梦灵香合香珠,承载千年智慧,源于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在古籍记载中,通过芳香的吸入,能帮助平衡身体与大脑的内环境,达到心宁神安、改善睡眠的效果。精选薰衣草、茯神、远志、夜交藤、酸枣仁等草本,搭配檀香、安息香、沉香等香料,以古法合香工艺,将其研磨、调和、成珠 ,每一颗都凝聚着自然的温柔力量。 薰衣草
  • 59

    广告
    09:45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36
    丰叔自读研时接触沉香,迄今近20年,所幸有人带入门,基本没吃过药,从浅玩接触、到入迷收藏,到自己投店以玩养玩,一路走来,大概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1⃣️ 小白 所有香友,都是从这个阶段经历过来的,属于心中种草,初步了解一些网上的理论知识,但对于真假很难判断,网上求鉴定的,基本都属于这个阶段。 心态特征:想入一条手串或沉香牌,但是感觉水好深,哪里有靠谱的渠道,既想真的好的,又怕价格被坑,多头多方比价,往往容
    丰丰625 7-27
  • 0
    丿木语 7-27
  • 0
    原头厂家 一手货源 天然沉香随行手串 密结油脂 花果密香 一条起批
  • 5
    想法很多,但又不能随意更换颜色,怕别人不喜欢,唉,耽误我很多创作型思维的形成,哈哈哈
  • 95

    广告
    09:39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9
    日子 在忙忙碌碌中平淡 生活 在粗茶淡饭中生香
    撩香 7-24
  • 16
    瘤疤、把件、牌子、挂件、吊坠、分享鉴赏
    撩香 7-23
  • 284
    2022-04
    香 源于土木 融于自然 塑与人工 成与天意 千百年来 中国香文化匠人们 通过天然种植 选材 炮制 窖藏 等自然手法 和多道工序 把大自然赐予的材料 幻化成新的香品 香 作为中国香文化名片 安静而有力的传递着中国人独特的品味文化
    7-23
  • 14
    香灰不烫手,可以搓成粉,是草木灰的颜色吧…?烟是白色,如波、连绵,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不是真
    seeyou_17 7-22
  • 44

    广告
    09:33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9
    沉香是普通入门款,茶制西澳老檀。全部100目,混匀,加入茉莉花纯露,少量多次全部给粉阴湿(茉莉花纯露也可以兑水按自己喜好)阴干再过一遍晒,个人觉得味道超级好。
    seeyou_17 7-22
  • 73
    以前都是燃线香或打篆,家人对烟气很反感,一直提意见, 无奈何改用电子熏香炉,某宝150买了个酉园的, 但是现在我比较郁闷,香味辐散区好小, 老山檀稍好些,有的藏香粉需鼻子凑到炉口上才能嗅到。 咋整呀? 啥样的香可以熏出老大香味、令到满室飘香呢? 求吧里的各位大神指教。 感恩~
  • 0
    在今天城市的深处,有一群人已经开始享受“品香”的风雅。就像“茶道”、“花道”,他们把这叫作“香道”。名字是日式的,但文化的根源却来自古老的中国,从那香炉中漫出的清雅的香烟贯穿中国悠久的历史。今天的我们习惯了浮躁、功利的生活,真该回过头去重识那飘散千年的香芬,品一品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美。   “红袖添香伴读书”,很多人都熟悉这句话,但可能较少有人真正了解它。此语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长真阁集》中的《
  • 3
    等干,等打磨!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6

会员: 芷语听香

目录: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