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
0
-
0我记得贴吧以前有个QQ群叫资治通鉴阅读群。现在我不在群里了。有谁可以告诉我群号是多少吗?
-
53主要说我国、东亚、东南亚等儒学圈的情况
-
202
-
2本文集,由 飞鸟 编译 史料源于光明日报出版社,资治通鉴 第四册
-
54资源为百度云盘
-
2这个问题也酝酿一段时间了,感觉时机成熟。 如这里还有其他朋友,也对这个超现实历史话题感兴趣,可以自行研究。 在这条充满冒险的康庄大路上,你我并肩而行。
-
497
-
2
-
0
-
1AI在解惑方面比大部分吧友有用,所以大家逛这个贴吧的目的是?
-
1
-
0
-
939
-
10
-
0
-
289《布局天下 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pdf文档 留邮箱好了...
-
0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 年),巴、蜀两国兵戎相向。与此同时,韩国也出兵侵犯秦国。面对这一局势,秦国朝堂在伐蜀还是伐韩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张仪与司马错各执一词。 张仪主张伐韩,其理由如下:其一,讨伐韩国可顺势掌控两周权柄,达成“挟周天子以令诸侯”之效;其二,巴、蜀之民被视作蛮夷,本就为中原诸侯轻视,征讨他们难以在天下间扬名立万。 司马错则力主攻蜀,他认为:第一,蜀地广袤而人口相对稀少,攻占此地能够增强秦国
-
0
-
0
-
23
-
34
-
1
-
3参考史书《资治通鉴》《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辽史补注》《十国春秋》《西夏书事》《南唐书》《南汉书》《续唐书》《高丽史》《唐余纪传》《九国志》 我在想,能不能整合下五代十国和辽国的历史,续写一部编年体,至少从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杨行密封吴王,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刘继元降宋。 每读《资治通鉴》,总惜司马温公为宋人,不能客观写辽史。后虽有清人毕沅、今人吴海京续书,或从宋兴开端,或只写辽
-
23
-
0鄙人年轻时,特别尊敬、景仰王安石。 随着年岁增长,鄙人对司马缸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永不停息的肃穆之情。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群。 如今,大国将起。 相比于理想主义者,似乎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诸如司马缸这样的务实者。 “我与你,虽然想法不一致,但是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没有机会与您见面,但内心对你仰慕至极。”
-
3特别是阅读陌生朝代历史。 在一众陌生名字中,突然飘来一枚稍显熟悉的人名。 仿佛夜空下,航行于漆黑海面上的水手。 顿时间,不知所措的他们,最终抬头。 仰望天上的大河,面对这数不尽的浩瀚星辰,北极星何其耀眼! 似乎正因有了这层轻薄的皇帝的新衣。 于是假装着披挂着星光。 才有了,想要继续在无尽黑暗中,奋勇朝前的勇气。
-
1
-
16
-
59
-
4
-
1请问各位吧友: 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为______而读书。 ——写在即将远去的2024年的最后一天。
-
1
-
2資治通鑑只看注能不能看懂原文,還是需要看全白話文翻譯,才能看懂資治通鑑。
-
1近期读到汉武帝巫蛊之乱到汉昭帝,汉废帝到汉宣帝的“孝宣之治”粮价降到汉代最低百姓生活富裕,汉宣帝不忘发妻登基后封她为皇后但是妻子却被霍家谋害,为了复仇隐忍多年后来屠了霍家满门。 史书评价他早年经历过民间疾苦所以后来知道怎么做事才能得民心,可是古人哪里来的这些智慧?经过仔细考察我发现这些智慧正是来自被人抨击的四书五经…… 秦纪里面孟子、荀况对于战争的评价核心在于得人心,百里之地可安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
-
3本文集,由 钢蛋 编译 史料源于光明日报出版社,资治通鉴 第十四、五册
-
13由于对隋炀帝不太感冒,打算跳过,直接看初唐,计划到玄武门之变,也就是唐纪八。 还是老问题,水平下滑太严重,只能看白话文版的
-
1078
-
23毕竟是大变革时代的,不去看看太可惜! 还有吧主力荐,三百多块也不贵。 争取9个月看完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