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眷吧
关注: 216 贴子: 23,172

禅宗修习吧

  • 目录:
  • 佛教
  • 6
    文字太简洁 以至于要看懂经文表达的意思 需要动脑筋 乃至去猜 我看了前两卷 很多的推理 有的地方还没看懂
  • 0
    问:“轮中不得转时如何?”师曰:“涩。”问:“路逢猛虎时如何?”师曰:“拶。”问:“如何是道?”师曰:“破草鞋,与抛向湖里著。”问:“万丈井中如何得到底?”师曰:“吽。”僧再问,师曰:“脚下过也。”问:“古帆未挂时如何?”师曰:“小鱼吞大鱼。”又僧如前问,师曰:“后园驴吃草。”迩后人或问佛、问法、问道、问禅者,师皆作嘘声。师尝谓众曰:“老汉去时,大吼一声了去!”
    绍瑞隆... 05:55
  • 100

    广告
    18:37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
    德山一日谓师曰:“我这里有两僧入山,住庵多时,汝去看他怎生。”师遂将一斧去,见两人在庵内坐。师乃拈起斧曰:“道得也一下斧,道不得也一下斧。”二人殊不顾。师掷下斧曰:“作家!作家!”归,举似德山,山曰:“汝道他如何?”师曰:“洞山门下不道全无,若是德山门下,未梦见在。”僧参,于左边作一圆相,又于右边作一圆相,又于中心作一圆相。欲成未成,被师以手一拨。僧无语,师便喝:“出!”僧欲跨门,师却唤回,问:“
  • 0
    上堂 昨夜冬瓜劝瓠子, 今朝瓠子劝冬瓜, 分明曲直两条路, 行者如何不到家。 大众且道谁是途路客?谁是到家者? 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
  • 6
    僧问雪峰:“声闻人见性,如夜见月。菩萨人见性,如昼见日。未审和尚见性如何?”峰打拄杖三下。僧后举前语问师,师与三掴。问:“如何是三界主?”师曰:“汝还解吃铁棒么?”
  • 14
    触背关由来: 大慧宗杲居云门庵时,室中举竹篦问参学者:“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令参学者“不得下语,不得无语”。从之得法者十有三人。
  • 5
    ‘汝欲见如来,为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则不住。不观色,不观色如,不观色性。不观受想行识,不观识如,不观识性,非四大起,同于虚空。六入无积,眼耳鼻舌身心已过;不在三界,三垢已离。顺三脱门,具足三明,与无明等。不一相,不异相,不自相,不他相,非无相,非取相。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众生。观于寂灭,亦不永灭。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不可
  • 2
    师与罗山卜塔基,罗山中路忽曰:“和尚。”师回顾曰:“作么?”山举手指曰:“这里好片地。”师咄曰:“瓜州卖瓜汉。”
  • 66

    广告
    18:31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3
    师见僧,以杖打露柱,又打其僧头。僧作忍痛声。师曰:“那个为甚么不痛?”僧无对。
  • 0
    我认为是妄心 或者说 真心起妄 变现出来的
  • 4
    时有一僧出礼拜,请师举。师曰:“吾教意如字三点。第一向东方下一点,点开诸菩萨眼。第二向西方下一点,点诸菩萨命根。第三向上方下一点,点诸菩萨顶。此是第一段义。”又曰:“吾教意如摩醯首罗,擘开面门,竖亚一只眼。此是第二段义。”又曰:“吾教意犹如涂毒鼓,击一声远近闻者皆丧。此是第三段义。”时小严上座问:“如何是涂毒鼓?”师以两手按膝,亚身曰:“韩信临朝底。”严无语。
  • 3
    僧问:“无师还有出身处也无?”师曰:“声前古毳烂。”问:“堂堂来时如何?”师曰:“刺破眼。”
  • 4
    岩头僧来参,师坚起拂子曰:“落在此机底人,未具眼在。”僧拟近前,师曰:“恰落在此机。”僧回举似岩头,头曰:“我当时若见,夺却拂子,看他作么生。”师闻乃曰:“我竖起拂子从伊夺,总不将物时又作么生?”岩头闻得,又曰:“无星秤子,有甚辨处。”
  • 3
    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
  • 100

    广告
    18:25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3
    泐潭宝峰和尚,新到参,师问:“其中事即易道,不落其中事始终难道。”曰:“某甲在途中时,便知有此一问。”师曰:“更与二十年行脚,也不较多。”曰:“莫不契和尚意么?”师曰:“苦瓜那堪待客。”问僧:“古人有一路接后进初心,汝还知否?”曰:“请师指出古人一路。”师曰:“恁么则阇黎知了也。”曰:“头上更安头。”师曰:“宝峰不合问仁者。”曰:“问又何妨?”师曰:“这里不曾有人乱说道理,出去。”
  • 20
    你们问我人生问题,我平常告诉你们,人活了一辈子,就是三句话——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的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每个人都这样,自己莫名其妙生来,不知道怎么生来的,为什么生来的。活着呢?无可奈何的活着,你们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你们常说的,都为了追求快乐、幸福,可见你们都活得不快乐不幸福。死了不甘愿,活着很痛苦,就这么活着。最后死的时候,不知所以然的走掉了,如此而已。
  • 8
    此公案的解句“只为被遮却了眼”,这里当下回复他说“师兄和那些公案中大德解句倒背如流的搜刮者走得太近了”,其实此公案与另两个公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句上穿透结晶体,法友的解句只要改动一个字就与上述两个公案携手同行,哪个字诸位不妨来试试看。
  • 2
    吉州孝义寺性空禅师,僧参,师乃展手示之。僧近前,却退后。师曰:“父母俱丧,略不惨颜。”僧呵呵大笑。师曰:“少间与阇黎举哀。”僧打筋斗而出。师曰:“苍天!苍天!”僧参人事毕,师曰:“与么下去,还有佛法道理也无?”曰:“某甲结舌有分。”师曰:“老僧又作么生?”曰:“素非好手。”师便仰身合掌,僧亦合掌。师乃拊掌三下,僧拂袖便出。师曰:“乌不前,兔不后,几人于此茫然走。秪有阇黎达本源,结舌何曾著空有?”
  • 3
    修行的人,必须具有决烈的心。随任他人讥诮诽谤,我总是没有一点疑虑。如果听到他人讥诮诽谤,就生起退心,这种人也是前生善根浮浅所导致的。不将佛所说的话作为依归,反而将愚夫愚妇所说的话作为根据。故此必当长劫在生死轮回中,永受三途之苦。而想要再得到人天之身都很难,何况了生死、超凡入圣,以至成佛的大利益呢?
  • 6
    老七的相分是向内的,是以第八识为所依,是【执取老八见分为相分】,第八识之见分为"所缘"而生之识,即第八识缘身心世界、山河大地、虚空宇宙等为相分而同时生起见分。也就是老七【以老八的能缘为"我相"】,以老八所见(相分)为"我"和"我的",投影出一个"我"和我所有。老七的所见,是执取老八能见而来,并以此投影成能见的"我"和"我所见"。这是一种颠倒﹣﹣以老八的"能见""所
  • 48

    广告
    18:19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7
    好几个群里遇见过这位出家人,观察许久后发现话不多甚至是很少,但以经教上的领悟来说确实可以说独步一方;若以实修层面上来说也算是如理如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事无碍。
  • 2
     庐山圆通可仙法镜禅师,严州陈氏子。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寸钉牛力。”曰:“学人不会。”师曰:“参取不会底。”
  • 3
    觉知……不觉知……,这没有什么错,因为“不觉知”就像是一种休息,否则“觉知”就会变成一种紧张,如果你二十四个小时都在“觉知”,那么你认为你能活几天?
  • 6
    僧参,师问维那:“今日几人新到?”曰:“八人。”师曰:“唤来。”一时生按著。龙牙问:“学人仗镆剑拟取师头时如何?”师引颈近前,曰:“。”牙曰:“头落也。”师呵呵大笑。
  • 2
    师见僧来,乃闭门。其僧敲门,师曰:“阿谁?”曰:“师子儿。”师乃开门。僧礼拜,师骑僧项曰:“这畜生甚处去来?”
  • 70

    广告
    18:13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5
    哪位师兄白话文解说下
  • 2
    上堂:“问即有过,不问犹乖。”有僧出礼拜,师便打。僧曰:“某甲始礼拜,为甚么便打?”师曰:  “待汝开口,堪作甚么?”师令侍者唤义存,存上来。师曰:“我自唤义存,汝又来作甚么?”存无对。
  • 21
    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这是虚云大师的开悟后的话 但是 是不是解读错了 认为 山河大地 本身 就是如来 这样的解读是错的 而是山河大地归根结元的本性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 6
    上堂:“我四十九年在这里,尚自有时走作。汝等诸人莫开大口。见解人多,行解人万中无一个。见解言语总要知通,若识不尽,敢道轮回去在。为何如此?盖为识漏未尽。汝但尽却今时,始得成立,亦唤作立中功。转功就他去,亦唤作就中功,亲他去。我所以道,亲人不得度,渠不度亲人。恁么譬喻,尚不会荐取浑仑底,但管取性,乱动舌头。不见洞山道:“相续也大难。”汝须知有此事。若不知有啼,哭有日在。”
  • 3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
  • 21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 24

    广告
    18:07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4
    僧曰:“某甲为甚么不闻?”师曰:“大德岂不知道,真诵无响,真听无闻。”曰:“恁么,则音声不入法界性也。”师曰:“离色求观非正见,离声求听是邪闻。”曰:“如何是不离色是正见,不离声是真闻?”师示偈曰:“满眼本非色,满耳本非声。文殊常触目,观音塞耳根。会三元一体,达四本同真。堂堂法界性,无佛亦无人。”
  • 3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 佛陀的话,让人知道见性不皱,见性不生灭,但是波斯匿王怎么信知身后会舍生趣生呢? 我感觉跳跃的太快了啊。
  • 2
    话不多说了 诶 应该是业报吧 心脏总是有问题 我想早点往生极乐世界 想早日离苦得乐
  • 2
    京兆府翠微无学禅师,初问丹霞:“如何是诸佛师?”霞咄曰:“幸自可怜生,须要执巾帚作么?”师退身三步,霞曰:“错!”师进前,霞曰:“错!错!”师翘一足,旋身一转而出。霞曰:“得即得,孤他诸佛。”师由是领旨。
  • 1
    如无共鸣 沉默即安
  • 3
    鄂州百岩明哲禅师,药山看经次,师曰:“和尚休猱人好!”山置经曰:“日头早晚也。”师曰:“正当午。”山曰:“犹有文彩在。”师曰:“某甲无亦无。”山曰:“汝太煞聪明。”师曰:“某甲祇恁么,和尚作么生?”山曰:“跛跛挈挈,百丑千拙。且恁么过。”洞山与密师伯到参,师问:“二上座甚处来?”山曰:“湖南。”师曰:“观察使姓甚么?”曰:“不得姓。”师曰:“名甚么?”曰:“不得名。”师曰:“还治事也无?”曰:  
  • 4

    广告
    18:01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6
    宣州椑树慧省禅师,洞山参,师问:“来作甚么?”山曰:“来亲近和尚。”师曰:“若是亲近,用动这两片皮作么?”山无对。僧问:“如何是佛?”师曰:“猫儿上露柱。”曰:“学人不会。”师曰:“问取露柱去!”
  • 1
    不知道为什么 这几年我发下好几次 在睡觉 本来在做梦 突然感觉一股气场过来 挤压我的身体 碰触我的身体 后来就醒了 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 1
    尼僧礼拜,师问:“汝爷在否?”曰:“在。”师曰:“年多少?”曰:“年八十。”师曰:“汝有个爷不年八十,还知否?”曰:“莫是恁么来者!”师曰:“恁么来者,犹是儿孙。”僧问:“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时如何?”师曰:“汝因甚么却从佛界来?”僧无对。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莫道体不得,设使体得,也祇是左之右之。”
  • 2
    山曰:“争奈目前生死何!”师曰:“目前无生死。”山曰:“在百丈多少时?”师曰:“二十年。”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也不除。”他日侍立次,山又问:“百丈更说甚么法?”师曰:“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山又问:“更说甚么法?”师曰:“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以拄杖一时趁散。复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甚么””山曰:“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见海兄。”师于言下顿省,
  • 2
    云岩昙晟禅师,钟陵建昌王氏子,少出家于石门,参百丈海禅师二十年,因缘不契。后造药山,山问:“甚处来?”曰:“百丈来。”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师曰:“寻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山曰:“鹹则鹹味,淡则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底句?”师无对。
  • 91

    广告
    17:55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5
    开炉。上堂。  轹严居士问。大悲千只手。那只是正手。 师云。四棱着地。 进云。大悲千只眼。那只是正眼。 师云。八面玲珑。 进云。手眼不劳重举似。单传意旨是如何。 师震威喝一喝。 进云。双手劈开生死路。一眼觑破是非关。师便打。 进云。瞎。 师云。瞎瞎。 士礼拜。 师乃云。新开炉韝辣钳锤。正打傍敲下下随。本是几团零落铁。一回入火一回奇。大众还有一回奇底也未。 一僧出众。喝一喝。 师云。好喝。 僧无语。 师云。此奇未足尽善
  • 1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著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与徐福贤女士书)
  • 1
    云岩补鞋次,师问:“作甚么?”岩曰:“将败坏补败坏。”师曰:“何不道即败坏非败坏?”师闻僧念维摩经云:“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皆欲随从文殊师利。”师问曰:“甚么处去?”其僧无对。师便打。
  • 5
    有施主施裈,药山提起示众曰:“法身还具四大也无?有人道得,与他一腰裈。”师曰:“性地非空,空非性地。此是地大,三大亦然。”山曰:“与汝一腰裈。”师指佛桑花问僧曰:“这个何似那个?”曰:“直得寒毛卓竖。”师曰:“毕竟如何?”曰:“道吾门下底。”师曰:“十里大王。”云岩不安,师乃曰:“离此壳漏子,向甚么处相见?”岩曰:“不生不灭处相见。”师曰:“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