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佛说阿弥陀经》: 阿弥陀佛光明,名闻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无央数诸佛国诸天人民莫不闻知,闻知者莫不度脱也。” 佛言:“不独我称誉阿弥陀佛光明也。八方上下无央数佛、辟支佛、菩萨、阿罗汉,所称誉皆如是。” 佛言:“其有人民,善男子、善女人,闻阿弥陀佛声,称誉光明,朝暮常称誉其光明好,至心不断绝,在心所愿,往生阿弥陀佛国,可得为众菩萨、阿罗汉所尊敬。 若其然后作佛者,亦当复为八方上下诸无央数佛、辟支佛、菩萨、阿
-
7《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
1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
-
26
-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尔时,佛告五百长者:“未来世中一切众生,若有得闻此心地观报四恩品,受持读习,解说书写,广令流布;如是人等福智增长,诸天卫护,现身无疾,寿命延长。若命终时,即得往生弥勒内宫,睹白毫相超越生死,龙华三会当得解脱,十方净土随意往生,见佛闻法入正定聚,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智慧。
-
2《金光明最胜王经》: 复有四种对治业障。云何为四? 一者、于十方世界一切如来,至心亲近,说一切罪; 二者、为一切众生,劝请诸佛说深妙法; 三者、随喜一切众生所有功德; 四者、所有一切功德善根,悉皆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2《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佛言:“善男子,我此索诃世界,释迦牟尼佛土一劫,于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土,为一昼夜。 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固欢喜佛土,为一昼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轮音世界极妙圆满红莲敷身佛土,为一昼夜。不退轮音世界一劫,于绝尘世界法幢佛土,为一昼夜。绝尘世界一劫,于明灯世界师子佛土,为一昼夜。明灯世界一劫,于妙光世界遍照佛土,为一昼夜。妙光世界一劫,于难超世界身放法光佛土,为一昼夜
-
0
-
4《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复次善男子。言恒顺众生者。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
-
1《僧伽吒经》: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言:“此法难值亦复如是。一切勇,若有得闻如是法门经于耳者,八十劫中自识宿命;六十千劫作转轮王;八十劫中作天帝释;二十五千劫作净居天;三十八千劫作大梵天;九十九千劫不堕恶道;百千劫中不堕饿鬼;二十八千劫不堕畜生;十三亿百千劫不堕阿修罗中,刀剑不伤;二十五千劫不生愚痴中;七千劫具足智慧;九千劫中生处端正,具足善色如如来身;十五千劫不作女人;十六千劫身无病恼;三
-
0《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复次,迦葉,菩萨有四法越度众魔。云何为四?一者、不舍菩萨心,二者、心不碍一切众生,三者、不染著一切诸见,四者、不轻慢一切众生。是谓,迦葉,菩萨四法越度众魔。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复次,迦葉,若有恒沙国土满中七宝,供养如恒沙等诸佛如来等正觉及弟子众,如恒沙劫一切施安,至般泥洹后起七宝塔,不如是族姓子、族姓女闻此宝严经,受持讽诵,为他人说,不诽谤也。若有女人说此经者,是女人终不
-
1《佛说大迦葉问大宝积正法经》: 佛告迦葉波。有四种法。远离菩萨魔道。迦葉白言。云何四法。一者所行诸行不离菩提心。二者于一切众生心无恼害。三者于一切法明了通达。四者于一切众生不生轻慢。迦葉。如是四法。远离菩萨魔道 《佛说大迦葉问大宝积正法经》: 尔时尊者大迦葉闻是法已而白佛言。世尊。如是大宝积正法。为求大乘者说昔未曾有。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宝积正法。受持解说一句一偈所得福德其义云何。 佛告迦葉。应如
-
1《僧伽吒经》: “问言:‘当于尔时,说何等法?’答言:‘尔时演说《僧伽吒法门》。若闻此法,当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灭一切罪,烦恼休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令汝闻已速得解脱。 闻四句偈令不中阙,尽一切恶得须陀洹,然后布施远离诸苦,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尔时,彼人合掌顶礼,赞言:‘善哉!善哉!真善知识,善能除灭诸不善业,善说《僧伽吒法门》,善哉闻者!’
-
10《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世界。上妙七宝及诸人天最胜安乐。布施尔所一切世界所有众生。供养尔所一切世界诸佛菩萨。经尔所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不断。所得功德。若复有人。闻此愿王。一经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
0《地藏菩萨本愿经》: 佛告观世音菩萨:“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若说于诸众生见闻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说不能尽。是故,观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经,令娑婆世界众生,百千万劫,永受安乐。”
-
0《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何等一法?所谓嗔恚。如是一法,菩萨摩诃萨应当除灭。
-
0《无字宝箧经》: “善男子,复有一法菩萨应灭,所谓嗔法。善男子,此是一法应当永灭。
-
0《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心无碍菩萨言。若菩萨能于一切烦恼众魔。而不嗔碍。故名菩萨。
-
0《胜思惟梵天所问经》: 梵天。诸菩萨摩诃萨。毕竟成就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为四。一者于他阙失不见其过故。二者于嗔怒人常修慈心故。三者常说诸法因缘故。四者常念菩提故。是为四法。
-
0《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 王言。大师。转轮圣王。依何因得彼摩尼宝。答言。大王。转轮圣王。依离嗔心不善业故。得彼第二摩尼珠宝。得受最胜光明资生无上乐故。云何最胜。大王当知。 转轮圣王摩尼珠宝有八种功德。何等为八。第一功德者。彼摩尼宝。于夜黑闇放大光明。如秋满月。光明能照一百由旬。至于夏日众生患热。以摩尼宝放光触身。得清凉故。第二功德者。转轮圣王。若行旷野无水之处。众生饥渴时。摩尼宝即放八味具功德水。充足
-
0《地藏菩萨本愿经》: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
0《地藏菩萨本愿经》: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
0《地藏菩萨本愿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
0《地藏菩萨本愿经》: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中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
1《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复次,迦葉,菩萨有四法越度众魔。云何为四?一者、不舍菩萨心,二者、心不碍一切众生,三者、不染著一切诸见,四者、不轻慢一切众生。是谓,迦葉,菩萨四法越度众魔。
-
0《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蜓、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若他国侵扰、盗贼反乱,忆念恭敬彼如来者,亦皆解脱。
-
0《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子。若菩萨摩诃萨。起一嗔恚心者。一切恶中无过此恶。何以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起嗔恚心。则受百千障碍法门。何等百千。所谓受不见菩提障。不闻正法障。生不净国障。生恶道障。生八难处障。多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闇钝趣障。失正念障。少智慧障。眼耳鼻舌身意等障。近恶知识障。近恶伴党障。近恶人障。与恶人同止障。不乐贤善共事障。远正见障。生外道家障。离佛正教障。入魔境界障。不见善知识障。诸善
-
0《佛说十善业道经》: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一无损恼心。二无嗔恚心。三无诤讼心。四柔和质直心。五得圣者慈心。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
0《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当得五种胜愿圆满。云何为五。所谓修身口意不退诸根不乱。当得一切广大富贵圆满。得冤家降伏。得一切广大福德圆满。得受人天最上供养。得一切广大功德圆满。于最上受用心所欲者皆得圆满。如为富贵发百千最上胜愿如愿圆满。龙主。士夫补特伽罗。远离嗔毒。获得如是五种圆满。以此善根回向菩提。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而为三界之所尊故。
-
0《南本大般涅槃经》: “复次,善男子,云何名为真实思惟?谓能断除诸烦恼故。善男子,夫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瞋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恚及众生相,以是故名真实思惟。
-
0《大般涅槃经》: 如来于此涅槃经中说言:‘如来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涅槃,涅槃即是解脱。’于是义中不能分别。 ‘梵行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即是解脱,解脱即是涅槃,涅槃即是慈悲喜舍。’
-
0《大般涅槃经》: 众生常欲得安乐,而不知修安乐因, 如来能教令修习,犹如慈父爱一子。
-
0《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大慈大悲名为佛性。何以故?大慈大悲,常随菩萨如影随形,一切众生必定当得大慈大悲,是故说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大慈大悲者名为佛性,佛性者名为如来。
-
0《大般涅槃经》: “云何菩萨亲近四事?谓四无量心。何等为四?一者、大慈,二者、大悲,三者、大喜,四者、大舍。因是四心,能令无量无边众生发菩提心,是故菩萨系心亲近。
-
0《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唯四无量能令菩萨增长具足六波罗蜜,其余诸行不必能尔。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先得世间四无量心,然后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次第方得出世间者。善男子,因世无量,得出世无量,以是义故,名大无量。
-
0《佛说未曾有正法经》: 尔时光明王如来。告光幢菩萨言。善男子勿作是言。我此世界诸修菩萨行者。于十劫中修习禅定。而不及彼娑婆世界众生。发起一念慈悲喜舍之心。便能获于无量功德。灭除一切烦恼重障。
-
0《思益梵天所问经》: 若人于净国, 持戒满一劫, 此土须臾间, 行慈为最胜! 若人于此土, 起身口意罪, 应堕三恶道, 现世受得除。 生此土菩萨, 不应怀忧怖, 设有恶道罪, 头痛即得除。
-
0《六度集经》: 夫怀忍行慈。恶来善往。菩萨之上行也。正使俎骨脯肉。终不违斯行也。修斯行者死辄上天。疾得灭度矣。
-
0《月灯三昧经》: 童子。菩萨摩诃萨住于慈忍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者火不能烧。二者刀不能割。三者毒不能中。四者水不能漂。五者为非人护。六者得身相庄严。七者闭诸恶道。八者随其所乐生于梵天。九者昼夜常安。十者其身不离喜乐。 童子。是为菩萨成就十种慈忍利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是人火不烧 刀杖莫能伤 毒药所不中 暴水无能漂 常为非人护 具三十二相 关闭诸恶道 皆是慈忍利 帝释及梵天 欲得则不难 恒住安
-
2《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千世界,布施无量贫穷众生,如是布施但名布施波罗蜜多,不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大悲心为求无上正等菩提,以自妻子施与他人心无吝惜,身肉手足、头目髓脑乃至身命施来求者,如是布施但名亲近波罗蜜多,未名真实波罗蜜多。 若善男子、善女人,发起无上大菩提心,住无所得,劝诸众生同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一众生,使向
-
0《大悲经》: 阿难,若复有人心住慈善,当得十一种功德利益。何者十一?一者、睡眠得安隐,悟则心欢喜;二者、不见恶梦;三者、人非人爱;四者、诸天拥护;五者、毒不能害;六者、刀箭不伤;七者、火所不烧;八者、水所不溺;九者、常得好衣、肴膳饮食、床座卧具、病瘦汤药;十者、得上人法;十一者、身坏命终得生梵天。阿难,心住慈善,得此十一功德利益。
-
0《大般涅槃经》: “善男子,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习慈心,能生如是无量善根,所谓不净、出息入息、无常生灭、四念处、七方便、三观处、十二因缘、无我等观、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见道、修道、正、勤、如意、诸根、诸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四禅、四无量心、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切入、空无相愿无诤三昧、知他心智及诸神通、知本际智、声闻智、缘觉智、菩萨智、佛智。善
-
0《大般涅槃经》: 慈即如来,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如来,如来即慈。 “善男子,慈即大梵,大梵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能为一切众生而作父母,父母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者乃是不可思议诸佛境界,不可思议诸佛境界即是慈也,当知慈者即是如来。 “善男子,慈者即是众生佛性。如是佛性久为烦恼之所覆蔽故,令众生不得睹见。佛性即慈,慈即如来。 “善男子,慈即大空,大空即
-
0《大般涅槃经》: 如佛所说:‘我念往昔独修慈心,经此劫世七返成坏不来此生。世界成时生梵天中,世界坏时生光音天。若生梵天,力势自在无能摧伏,于千梵中最胜最上,名大梵王,有诸众生皆于我所生最上想。三十六返作忉利天王释提桓因,无量百千作转轮王。’独修慈心乃得如是人天果报。
-
0《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复应思惟:‘瞋恚因缘,能令众生堕于地狱。若怀怨结,后必生在毒蛇之中。若我来世受斯报者,当令彼人深快其意,故应舍离所有瞋恚怨结之心。我若多瞋,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瞋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瞋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多瞋众生在在生中,所受之身恶毒充满,故应修习慈愍之心,永远离于瞋恚怨结,平等平等,利益安乐一
-
0《无尽意菩萨经》: “唯!善男子,是虚空性尚可得尽,菩萨慈心不可尽也。若有菩萨闻作是说不生惊怖,当知是人得无尽慈。舍利弗,是慈能自拥护己身,是慈亦能利益他人,是慈无诤,是慈能断一切嗔恚荒秽系缚,是慈能离诸结及使,是慈欢喜,是慈不见一切众生破戒之过,是慈无热身心受乐,是慈远离一切恼害,是慈能离一切怖畏,是慈能顺众圣人道,是慈能令嗔者欢喜, 是慈能胜一切斗诤,是慈能生利养称叹,是慈庄严释梵威德,是慈常为智
-
0《大方等大集月藏经》: “休息瞋恚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离一切瞋,二者、乐不积财,三者、众圣喜乐,四者、常与贤圣相会,五者、得利益事,六者、颜容端正,七者、见众生乐则生欢喜,八者、得于三昧,九者、得身口意光泽调柔,十者、身坏命终得生善道。诸仁者,是名休息瞋恚得十种功德。
-
0《大宝积经》: 佛言:“妙慧,菩萨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为四?一者、于恶友所不起瞋心,二者、住于大慈,三者、深乐正法,四者、造佛形像。”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瞋坏善根勿增长, 慈心乐法造佛形, 当获具相庄严身, 一切众生常乐见。
-
1《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 世尊,菩萨云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少用功力,安乐无倦,而能速证广大佛法?菩萨云何在生死中,不受无量众苦逼迫,于诸佛法速得圆满?”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弥勒,汝于我所常有所问。今所问义,最顺我心。汝今哀愍诸天及人,一切世间无量众生,多所利益,多所安乐故,能问我如是之义。吾当为汝分别演说,令诸菩萨不经勤苦,而能速疾证佛菩提。 “佛子,若有众生为求菩提而修诸行

